加入收藏 图书馆首页

冬至 | 冬至一阳初动,鼎炉光满帘帏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2-21 10:22:56
  • |
  • 作者:江华瑶族自治县图书馆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1267次

二十四节气之冬至

冬至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。太阳达黄经270°。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


冬至,又称冬节,汉族传统节日,冬至时节北半球夜最长,白昼最短,我国位于北半球,冬至过后,白昼日长,黑夜日短。时至冬至,标志着我们即将进入寒冷时节,民间由此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。冬至是我国民间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,古代对此非常重视,如今各地民间仍然有“冬至过大年”的说法。


图片.png?v=1732884975232


节气民俗


祭天: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。亦称“郊”、“郊祀”。祭天是君王独享的特权,是历代帝王祭典中最隆重的礼典。最初的祭天仪式,并无圜丘方泽之制。至于天地是否合祭,据 《尚书·召诰》“用牲于郊,牛二”推断,当初大约是天地合祭。古时祭天的地点,因为多在郊外举行,因而 “郊” 就成了祭天的代名词。后世举行祭天大典,往往是依循时令,一年举行四次,即 “祈谷”、“雩”、“明堂报享”、“南郊” 四种。其中以冬至日举行的郊祭大典最受重视。古人认为,过了冬至,阳气渐,而阳气乃象征万物滋生之兆,因此南郊祭天最为隆重。祭天仪式的程序是:前一日,执事 (参与祭祀的人) 须洗涤祭器,如郐、甗等。当天清晨,专司之人即唤醒参加祭祀者,毕至祭坛。君王此时身着黑裘在侍卫拥护下而至。黑为北方的象征,北方乃表示天道,故君王身着黑裘。君王到后,牲品、牌位供奉妥当,“大司乐奏黄钟,歌大吕,舞云门,以祀天神”。君王祭罢象征天的苍璧后,随即举行禋祀。燃烧时,烟雾冉冉上升。祭毕,众人分享祭品。唐宋以后,历代统治者借祭天之机,大赦天下,赏赐三军。


冬至吃饺子:“吃了冬至饺,耳朵不冻烂。”每逢冬至节,河南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。据说这个风俗的来历,是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舍药为穷人治病。


数九消寒:旧时汉族民间传统习俗。古称冬至为“交九”或“数九”。从冬至算起,每九天为一“九”,前三九为严冬,“春打六九头”,“九尽桃花开”,天气转暖。古代有许多记述“数九消寒”的办法。有的画白梅一枝,上有八十一朵花,从冬至始每日用红笔染其一朵,白梅红尽则“九九”结束,谓之“九九消寒图”。有的画表一幅,九行八十一格,日涂一格,格满寒消,谓之“九九消寒表”。有的描九个中间空白的字,每字各为九笔,从数九的第一天开始,按首尾次序,每日填描一笔,九天填一字,九字均满则寒尽,谓之“九九消寒句”。有的创作“九体”对联,每联九字,每字九划,将联语用空格描出,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,全联填满,冬去春来,谓之“九九迎春联”。


节气俗语


冬至长于岁

冬至: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,古时认为重要的节日。长 :排第一,大。岁:年。冬至大于过年。语见五代(后晋) ·刘昫 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一》:“上曰:‘俗谚云,冬至长于岁。亦不可改。’”清·顾禄《清嘉录》作“冬至大于年”。


冬至已过——来日方长

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,过了这一天,日子一天长似一天。喻未来的日子长得很,足够把事情做成。


吃了冬至饭,巧女儿多做一条线

冬至: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农历十一月;从这天算起,白昼渐长。多做一条线:谓白昼稍长了一点点。指从冬至起,白天可以多做点活了。李英儒《还我河山》二八章:“到了冬至这天,家家都吃饺子。吃完饺子,姑娘们聚在炕头上,穿针引线做活儿。上岁数的婶子大娘们说:‘吃了冬至饭,巧女儿多做一条线。’”



内容来源: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》